在经过几年的探寻以后,现实世界的模型和由来终于变得比之前清晰了一点。一点愚见,不知道该发到哪,就在此和大家分享了,请大家看了笑一笑就好,我也不确定我说的怎么样。
首先是五层,这个我还是认为如此。其次,人是基于感觉/道理/模因/价值观/heuristic为策略而行动的。
首先第一层,相信且认同许多大众模因(价值观)。比方说性别性取向种群年龄学历歧视。这种东西明显是错的,但是因为它的好用程度在概率以上,所以没有时间/能力/劲力/资源去思考细究的人,只能拿这个救急,甚至因为面对的同样没资源去细究的人太多了,以至于总结并独立证明然后内化了这种价值观,而在都接受这一层的社会环境中,相比其他层,第一层居然才是正确而有效率的。
我之前都奇怪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待在第一层,现在看来确实第一层就像快手沙县一样方便快捷能满足需求,并且虽然相对简陋但绝对尤其用武之地。
第二层:网左女权鉴证的基本都在这一层,这一层的人感同身受到了第一层价值观的局限性,继而对第一层价值观进行了大量批判,但相比于第一层充斥着许多远古的回声,这一层充斥着许多近古的回声,二十世纪的翻译作品犹尤为最。但是停留在这一层的人的需求往往只是需要发发牢骚来缓解一下压力。
据我观察,在以批判和反思而演化出的第二层中,想要受这层受众的认可,必须批判的鞭辟入里,能做到对反思的反思以及对反思的反思的反思尤为佳。
第三层:对正反都感到疲倦,认为策略皆有局限,于是更往外一圈,思考策略对已有事物的影响,即开始建模。首先到这一层就需要长时间的脱产思考的习惯,而愿意说话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说出来的都是不成熟的观点,表达欲强的基本都是一眼民科那种。另外还有一种是不顾事物连续且变化的本质,对某一时期的某一现象进行建模的学术研究,个人觉得这种东西只能算是一种学术性质的合影留念保存遗迹,算是第二层的界限突破,但不够达到第四层。
从此层开始,真往细想,就有点吃先天配置了。基于此,古今中外的同路人分成了两股:先思后行的理想主义,边行边改的经验主义。我再多说就像民科了,这个个人感觉还是多翻资料和历史,用心去感受才能学得。
帖子太长。点击这里 查看全部文字。